“你个老六”“完了,芭比Q了”“栓Q”“我真的会谢”……近期,厦门的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陈女士发现,她的儿子在与同伴交谈时,不经意间会冒出这些网络用语,有些她甚至听不懂其具体含义。有一天,她的儿子谈到一位同学时,居然用“菜鸡”来形容,这引发了陈女士的深思。
家长们担心这些网络用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在育儿群中,有一位“宝妈”提到,她在游乐场听到几个小男孩玩耍时使用不雅词汇,于是赶紧带着孩子离开。
陈女士表示,这些网络“黑话烂梗”已成为孩子们之间的“社交货币”。一些明显是不文明用语,孩子们却无知地随意使用。孩子们还会改编《上学歌》、古诗词,其中充斥着各种无厘头的词汇,这让她担心孩子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会受到影响,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事实上,这种现象不仅限于小学阶段。有中学老师透露,很多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也会使用网络“黑话烂梗”,甚至一些学生还会自创一些在班级小范围流传的“黑话”“暗语”。
专家表示,这些网络“黑话烂梗”在青少年中的流行,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关。他们往往对这些新潮的网络用语产生好奇,但却不明白其真正含义,只是随波逐流地使用。比如,有学生将“老登”用来形容年纪较大的人,但实际上在某些地方,“老登”是骂人的词语。因此,老师需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用法,教育学生尊重语言文字,尊重交流对象。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了通知,决定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旨在整治网络上的不规范、不文明的语言文字现象,包括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问题。此次专项行动的初衷之一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
(厦门晚报记者 郭文娟)